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78

大荔冬枣网

冬枣信息、购销一条龙服务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荔冬枣赢天下底气何来?
新闻中心
大荔冬枣赢天下底气何来?
发布时间:2018-07-29        浏览次数:232        返回列表

在陕西省大荔县,有30万农民在侍弄一种叫冬枣的“碎蛋蛋”。种1亩温棚冬枣,一年赚辆小汽车,算不得稀奇事。

在大都市水果店里,卖得最贵且抢手的冬枣,可能就来自陕西大荔。

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大荔种了40万亩冬枣,一年产值48亿元。通过转型升级,发展精品冬枣,大荔计划到2020年,将冬枣总产值提升到100亿元。

不起眼的“碎蛋蛋”,咋就成了了不起的“金果果”呢?

贫困村种冬枣变身亿元村

7月3日,记者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办调研组来到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万亩连片冬枣温室大棚白茫茫一片,蔚为壮观。远方大棚顶上,矗立着4个高大的广告牌,依次喷有“枣赢天下”4个红色大字,彰显着大荔人的豪气与底气。

小坡村委会主任去台湾考察观光农业了,村妇女主任张夏存领着我们走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冬枣基地,她风风火火地说:“过去有句话:‘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我们这是黄河盐碱滩, 2000年前,土地流转租金5块钱1亩都没人要,因为种啥赔啥。”

张夏存说,2003年,村里搞退耕还林,起初退耕户摸索着种杨树,长势很差,后来发现枣树适合这里生长,开始种植酸枣,嫁接成冬枣,但要么不挂果,要么果子开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县红枣局的林果专家摸索出了冬枣环割技术,解决了不坐果的问题,又通过大胆尝试,给冬枣搭起防雨棚,破解了冬枣成熟与雨季同期遇水易开裂的难题,后来又一步步发展到钢架棉被棚、日光温室。过去只听说过蔬菜大棚,没想到咱大荔的冬枣也住进了温棚,上市更早,品质更好,销售货架期从5月一直延续到10月,效益越来越高,小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了亿元村。

通过打造万亩冬枣示范园,小坡村还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帮扶167户贫困户脱贫,走上小康之路。

 “现在,姑娘找对象,都不问男方家有没有房子和车子,而是问有几棚冬枣。”张夏存说。

打工青年回乡创业发枣财

 伏坡村与小坡村相邻,人口只有1948人,不到小坡村的一半,地就更少,但这里冬枣种植能手的技术毫不逊色。伏坡村7组村民穆新明就是种冬枣的一把好手。

走进穆新明的日光温棚,里面的冬枣硕果累累。他说,这一棚冬枣1.3亩,最多的一年卖了15万元。2013年,他花五六万元买了一辆比亚迪。穆新明现在一共种了13亩冬枣,其中,3个日光温棚,另外的七八亩是钢架棉被棚,一年收入50多万元。

退耕还林政策扶持起来的冬枣这个好产业,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乡创业就业。

穆申波曾在北京、天津打工,辛辛苦苦干一年挣不了两三万元。回村后,他建了5亩冬枣钢架棚、两个春暖棚,一年收入20多万元。他说:“在家门口创业,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家人也能有个照顾。”

伏坡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穆波,曾在大荔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当过协警,他2006年辞职回乡,和乡亲们一起打拼、谋划冬枣产业发展,借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起了伏坡村冬枣示范园产业基地。

穆波告诉记者,除了少数在外地成家生子或村里无地的青年,全村80%以上在外打工的青年都已回村就业创业,推动了传统冬枣向精品冬枣的转型升级,也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生力量。

据介绍,伏坡村的温室棚现在每亩能产冬枣1500公斤,亩均产值8万元;春暖大棚每亩产量1700公斤,亩均产值2万元以上。

种冬枣富起来的村民扎堆儿买车,2015年,小坡村一年就买了140多辆,伏坡村里种冬枣的基本都买了小汽车。村民每天开着车子到温棚侍弄冬枣,跟城里人开车上下班没啥两样。

大荔冬枣品质非凡美名扬

千年河西地,关中米粮川。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黄洛渭三河交汇处,平川、沙苑、坮塬相间其中。这里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3.4℃,平均日温差12.6℃,积温、光照为关中之冠,独特的光热、水土、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鲜食冬枣。

大荔冬枣引种自山东沾化,经当地林果专家的精心改良和退耕枣农的精心侍弄,表现格外优秀,特别是皮薄质脆,肉质致密,酥脆爽口,多汁无渣,浓甜味美,口感极佳。

据检测,大荔冬枣营养丰富,含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糖分平均可达25%,高出其他产区2至3个百分点。特别是其维生素C的含量为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被称为“活维生素丸”和“百果之王”。

“大荔人种冬枣十分精细,施肥、浇水、松土,样样一丝不苟;抹芽、疏枝、环割,处处精益求精。” 大荔县红枣局高级工程师周爱英说,“为规范高品质冬枣的种植和管理,大荔县推出了十分严苛的冬枣生产国家标准,以确保大荔冬枣的优良品质与卓越品牌。”

大荔冬枣先后获得“后稷金像奖”、国际“优质水果奖”、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到38.67亿元。原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分别授予大荔县“中国枣乡”和“冬枣名县”称号,大荔县也提出了建设“全国优质红枣第一县”和“全国最大鲜食红枣基地”的目标。

品质非凡的大荔冬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畅销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浙江等大中城市,远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退耕还林政策孕育金果果

“大荔冬枣的发展与崛起,与退耕还林工程政策的扶持推动密切相关。” 大荔县林业局局长马彤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荔冬枣是退耕还林政策孕育出来的金果果。”

1999年以来,大荔县退耕还林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7.9万亩。退耕还林之初,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县里首先引进梨枣、骏枣、晋枣等品种,在退耕还林地区先行先试,最后选定了冬枣这一退耕还林主栽品种,以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为着力点,落实了1.33亿元退耕政策补助资金,在退耕还林地区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后来又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红枣经济林项目,辐射带动了大荔冬枣遍地开花,蓬勃发展。

2000年,大荔县成立了县红枣局,作为县林业局下面的二级局,统筹推进全县红枣产业发展。大荔县红枣局局长杨开远介绍,在发展冬枣这一主导产业过程中,大荔县采取“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运作模式,建设了一大批冬枣产业示范园区,园区由县林业局牵头,完成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农户收益。各示范园区在传统冬枣产业基础上发展精品冬枣,使冬枣的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

大荔县副县长杨小强表示,全县现有30万人和30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冬枣的基地建设、产品销售、贮藏保鲜、物流快递等。冬枣已成为拉动大荔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板块,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大荔冬枣以“枣赢天下”的气势,一路稳扎稳打,后来居上,截至2017年,大荔冬枣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总产量达40万吨,总产值48亿元,在冬枣总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上拿下3个全国第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大荔冬枣总面积将达到50万亩,年产冬枣60万吨,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办副主任吴礼军在调研大荔冬枣产业情况后表示,大荔县坚持将退耕还林作为乡村造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精心选择退耕还林树种,因地制宜地巩固和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把小小冬枣培育打造成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以生态产业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刘慎元 通讯员 陈应发)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赵伟
  • 电话:15291376780
友情链接